关于印发对我县县内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视察的报告的通知
县人民政府:
2017年11月28日,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对我县县内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视察的报告》,现予以印发,请县人民政府对报告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抓好落实。
嵩明县人大常委会
2017年12月8日
对我县县内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视察的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经主任会议研究决定,2017年10月19日组织视察组对我县县内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 嵩明县县内道路建设基本情况
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政府紧紧围绕年初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保增长。
(一)道路建设措施有力。一是严格投资进度要求,抓好投资任务分解。坚持重点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县级领导挂钩联系制度,重点推进道路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任务,按月对项目投资进行精准调度,将指标细化落实到责任单位、工程项目,压实投资任务。二是坚持包保责任制、定期会办制和现场办公会制度。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多次调研推进兰茂路南北段、杨嵩大道、小龙高速嵩明西互通连接线、新嵩四路和军长路延长线项目,切实解决项目征迁、取土弃土、实施进度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做好征迁资金的筹集。主动向省、市和滇中新区财政部门汇报协调,兰茂路南北段争取到位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资金2.7亿元,专项用于道路征地拆迁工作。四是用活用好新区1500万元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加快推进小龙高速军长互通连接线、新嵩四路等项目前期工作。
(二)项目建设推进正常。兰茂路南段前期手续已办理,县一中至环城路段正在开展路基土夹石换填碾压、路沿石基础浇筑、地下管线埋设等工作,道路阵线范围内所有房屋已征迁完成,正在清理拆迁房屋的建筑垃圾;兰茂路北段前期手续已办理,K1+330完成处箱涵及进、出水沟的浇筑工作,K1+330至K2+140段完成车行道基槽开挖、土夹石回填、边坡截水沟浇筑,K1+450至K1+540段完成挡墙砌筑;玉明路二期(黄小路)道路分为AB两段建设。目前,已完成道路复测工作,征迁工作基本完成(除奶牛厂、玫瑰花厂及苗圃未签订协议);杨嵩大道项目于2016年9月启动招标工作,2017年5月22日进场施工,完成1.3公里道路清表、790米路基开挖、级配料铺筑3432平方米及弥良河便桥搭设、青石山石场道路放线工作,启动大官庄附属用地项目指挥部建设,开挖边沟1.1千米,征迁交地530亩;国道213线(接界村—杨桥段)改扩建项目于2017年3月28日开工建设,完成4.9千米大棚拆除及征地,开挖边沟4千米,铺设施工便道3.9公里,正在浇筑桥涵;军长路(景观大道)已建成通车;军长路延长线由于沪昆高铁站和渝昆高铁站要合并建设,需另行选址重建,项目路线方案尚未确定,已专题请示滇中新区,建议暂缓实施;G320升级改造工程(杨林-高铁站段)2016年由省公路局组织实施提升改造,已专题请示滇中新区,建议暂缓实施;320国道至阳先公路连接线(石场路),于2016年7月开工建设,2017年5月完成工程建设并组织验收;沪昆高铁站前广场道路连接线(四煤路),于2016年3月启动招标工作,2017年4月底完成工程建设并组织验收;装备制造园3号路已竣工通车,正在实施绿化、亮化;东环路北段延长线已竣工通车,正在实施绿化、亮化;东环路中段已竣工通车,正在实施绿化、亮化;中心商务区7号路已竣工通车,尚未实施绿化、亮化;中心商务区8号路已竣工通车,正在实施绿化、亮化;康师傅东侧道路正在进行路基施工;中心商务区1号路已完成勘察设计;中心商务区13号路、中心商务区15号路完成地勘,正在编制拦标价;新材料7号路完成勘察设计;天水路南段、南环路东段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小龙高速军长互通连接线已完成立项审批,正在进行代理招标、环评水保编制;黄龙路南延线已建成通车;小街互通连接线已完成路基施工和油面铺设;1号路延长线(文博路)已完成沥青路面,正在实施道路绿化和亮化;2号路延长线(文林路)已完成沥青路面,正在实施道路绿化和亮化;7号路(文汇路)半幅沥青路面已完成面层沥青施工,正在实施道路绿化和亮化;10号路(文溪路)完成清表及土石方开挖,下步进行路基回填施工、挡土墙施工等工作;长松园棚户区1号和2号路完成清表及大部分土石方开挖,下步进行路基回填施工、挡土墙施工等工作;长松园8号路已完成清表,正在进行土石方开挖;长松园2号路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嵩四路规划为县城至沪昆高铁站连接线,完成工程可研,正在进行ppp项目包装;长杨中路由于滇中新区路线与我县规划线形存在分歧,正在对接协调中;嘉丽泽—G320连接线完成工程可研,正在进行ppp项目包装;官渡—小街连接线(官渡—嘉丽泽)完成工程可研,正在进行ppp项目包装。
(三)建成道路注重管养和亮化。县内道路进行景观提升亮化工程。2016年11月1日,投资10 886万元对县城黄龙大街、文昌路、玉明路、兴旺街、桃园路、春苑路、兴云路、尊师路等8条道路进行景观提升。
二、 存在困难和问题
经过努力,我县县内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道路建设推进中各种矛盾凸显。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一方面私家车增幅较快,另一方面运输量剧增,人民群众对改善交通加快发展的期望值较高,人代会代表建议中交通方面占了近20%。但在道路建设推进过程中,征迁难度大,各种矛盾交织复杂,道路征迁及施工建设引发的县内道路损毁严重、失地农民保证金等各类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交织凸显,维稳压力较大。同时,修路和占用社会资源及基本农田等因素也制约着项目的实施。
(二)融资工作难度较大。由于我县财力有限,道路建设与我县财力矛盾突出,项目建设资金不足,道路项目征迁资金筹集难,部分前期项目缺乏工作经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正常推进。
(三)道路互连互通没有形成。县城道路与过境路没有连接或连接滞后,道路互联互通没有形成,部分道路指示标识不清,致使外来旅游及到嵩明发展的人找不路,过境路征迁及施工建设导致县内道路损毁严重,没有及时修复等因素,影响交通通行,造成县内交通拥堵,影响了嵩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形象。
(四)创新和担当意识还不够强,合力尚未真正形成。一是道路交通和耕地保护存在矛盾,在政策的应用和各部门通力协作等方面尚有差距。二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如杨嵩大道、213国道改道、兰茂路南北段、黄小路、新嵩四路,由于资金、取土弃土、征迁等原因导致项目推进缓慢。三是没有形成一个全县全社会齐抓共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局面,个别部门和个别领导存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全局性意识差,合力没有真正形成。
三、 下步工作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高位推动项目建设。一是抓实县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充分发挥县级领导挂钩高位推动、靠前指挥、督促指导作用,持续加大全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协调力度,充分发挥指挥部协调推动作用,健全完善各部门通力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高效推进兰茂路南北段、玉明路二期(黄小路)、杨嵩大道、213线新嵩四路等重点道路建设。二是要认真落实现场办公和定期会办制度,领导定期深入一线把脉问诊,着力解决施工难、施工慢等问题。三是加大对失地农民保证金和历史遗留问题的调处力度。四是完善道路损毁修复机制。五是认真研究,充分利用产业发展政策和耕地保护政策解决好修路土地调规与基本农田保护的问题。
(二)进一步加大融资工作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项目建设速度。一是拓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用好用活融资平台,积极做好项目融资包装工作。二是加大项目申报和协调力度,努力争取上级支持。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县内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本土企业积极参与县域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抓住棚户区改造的机遇,整合资源,把棚户区改造与县城路网改造结合起来,促进县域道路微循环畅通。五是对于可以有偿使用,并带来效益的基础设施项目,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向社会公开拍卖和出让经营权等方式,广泛吸引利用各类社会资金进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对具备与社会资本合作条件的项目,积极开展PPP项目包装对接工作。七是要把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取土弃土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结合起来,为取土弃土降低建设成本,达到科学合理,建议在嵩阳、杨林、牛栏江等三个镇(街道)布点。八是将老昆曲路改造(昆嵩大道县城段)与县城至高铁站连接线建设统筹推进,既解决道路建设取土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县城向东拓展的问题。
(三)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把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培植结合起来。要进一步加大规划和项目包装力度,把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起来,特别是把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县城—园区—景区—高铁站—机场—高速路互联互通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期望的良好局面。
(四)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主观能动性,以链条式滚动推进项目建设。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敢担当,有作为,在项目筹资、建设、保障等环节中形成合力,解决推诿梗阻问题,以链条式滚动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坚持抓好道路控违及征迁工作,严格堵住规划道路红线内及新建道路沿线新建违法建筑的发生,优化控违拆违机制,加大拆违力度,加快项目征迁工作,为工程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坚持抓好项目开工,对未开工的项目,分析原因,细化任务,压实责任,努力创造开工条件,全力以赴促开工,形成有效的实物工程量。三是坚持抓好项目进度,对在建项目,加大督查督办、统筹协调力度,加强调整对接,倒排工期,加快实施进度,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四是财政和审计部门要提前介入对工程量的审计和监管,特别是对新增工程量的监管,降低和控制成本,提高资金绩效。五是创新工作思路,树立担当意识,形成齐抓共建的良好格局。